一看到“开锁”这个字眼,我总会想起在某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的一个小品。小品的内容很简单,讲的是一个改邪归正的小偷遭遇的尴尬故事。这个小偷刚刚从监狱里放出来,他搬了家,想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。赶巧,楼下的邻居将自己反锁在外头,无法进门。为了与新邻居们搞好关系,他好心地运用自己的“技术”将邻居的门打开。这不开门倒也无所谓,可自从把门一打开后,邻居们对他“另眼相待”,防他如同防贼。这个小品的主人公其实与现在的开锁行业从业者有着类似的情况——当人们需要他们时,他们是“救星”;但是一旦门被打开,主人会毫不犹豫地换锁。这就是开锁行业面对的尴尬境地。要是单纯地从开锁这个行业分析,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的绝对原因。毕竟,人都有丢失钥匙或一时粗心的时候,所以开锁这个行业也就应市场需要而生。况且,开锁匠帮人开锁,挣的也是技术钱和辛苦钱,再说锁匠也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最普通的一行,而且当他们的劳动用于正当事业时,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。可是,笔者为什么仍然说他们的职业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呢?当然有自己的原因。原因一,开锁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,身份的界定无法辨清。譬如,有些人是正儿八经的开锁匠,他吃的就是这碗饭,所